第06版:关注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10件重点文物

  鎏金铜铺首

  长24.6厘米,宽19.9厘米 

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

  铜质,鎏金。铺首为龙首造型,头戴博山冠,冠饰以神木灵草。双角竖起,角端分叉,下有双耳,以卷云纹装饰。面部特征鲜明,双目圆睁,眉毛上扬,面颊微鼓,长鼻耸立,阔口大张,利齿毕现。背面有一长扁平插钉,上有一孔,用于固定。铺首整体造型威猛粗犷,雄浑有力,鎏金灿烂。铺首原有衔环,出土时长鼻下方的圆环缺失。铺首是一种装饰构件,主要附着于门户或器物上,通常以兽首衔环的形式出现。它不仅给人一种狞厉之美与无限的神秘感,而且集装饰与实用于一身,映射出西汉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尚。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,更以其夸张与变形的独特艺术风格,展现了西汉时期的艺术特色,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。

  螭虎纹玉佩

  长8.9厘米,直径7.1厘米,厚0.5厘米 

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二号墓出土 

  白玉质,玉色青白,局部有浅褐色沁斑。整体呈扁平圆形。圆廓中间透雕一盘曲螭虎;圆廓边缘阴刻两圈弦纹,中间横刻双弧形纹;圆廓顶部有一叶形穿孔,其下透雕两卷云状分叉螭尾。螭虎细眉圆眼,直鼻阔嘴,双耳外耸,独角长卷。面部立体感强,鼻梁、额头及长角中部饰双弧纹。四肢弯曲,强壮有力,背部饰脊线。躯干有小翼。长尾飘逸卷曲,尾端分叉作卷云状。以阴刻技法刻画肢体细部,整体形象飞扬灵动。

  龙凤纹韘形佩

  外径9.3厘米,内径4厘米,厚0.4厘米

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 

  白玉质,带有褐色沁斑。双面雕刻,圆孔处上尖下圆,呈韘形,两侧透雕龙凤纹,龙身蜿蜒,凤首高昂,栩栩如生。其上阴刻云气纹,内外边缘处又雕弦纹一周,龙凤形态纹样错落其间,更添美感。玉佩纹饰简洁脱俗,内蕴变化,纹饰间巧妙组合,为研究北京地区汉代出土玉器纹样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。更为重要的是,在外形设计上,璧与韘的巧妙结合尤为引人注目,这种独特的设计在韘形佩中极为罕见,是已知汉代出土玉器中的孤品,对我国汉代韘形佩的研究弥足珍贵,彰显了汉代工匠精湛的玉雕技艺。

  龙纹玉璜

  长10.2厘米,宽3厘米,厚0.4厘米 

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 

  青玉质,温润有光泽,局部有褐色沁斑。呈弧形扁平状。其纹饰以阴刻线刻画,线条通过方折回转,勾勒出抽象的龙纹。这种独特的玉器纹饰被称为秦式龙纹,流行于春秋时期秦国玉器之上。璜的顶端和左端各有一穿孔,为两面钻,便于系绳佩戴。璜是古代常见的玉器之一,是一种形态差异较大的半环形或半璧形玉器。这件龙纹玉璜纹饰细密繁缛,采用阴刻线雕琢手法,讲究对称平衡,纹饰线条刚劲利落,装饰华美,展现出勃勃生机。

  玉舞人

  长5.4厘米,宽2.6厘米,厚0.4厘米

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二号墓出土 

  白玉质。以透雕技法精心雕琢而成,双面线刻舞人形象。舞人面庞清秀,身姿修长,身着交领长裙,细腰束带,身姿微侧,一臂高举,长袖越过头顶,另一臂轻触腰际,形成卷云之姿。衣袖飘逸身侧,长裙轻拂地面,宛如翩翩起舞。上下两端各有一孔,便于穿系结缀佩戴,通常作为组玉佩的一部分。此作巧妙刻画出轻舒广袖、微折柳腰、长裙拂地的舞人形象,充分展现了汉代舞者“长袖”与“细腰”的典型特征。

  凤首玉觽

  长11.8~11.9厘米,宽2.4~2.5厘米,厚0.4~0.5厘米 

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二号墓出土 

  白玉质,色泽温润细腻。呈獠牙形,扁平细长。透雕回首凤鸟,凤鸟身体弯曲,尾部尖锐如锥,以阴刻线条刻画眼睛、羽毛等细部,双面雕琢,雕工精巧,造型生动。玉觿是汉代常见的一种佩玉,通常成对出现,大小一致且造型纹饰相同。这一对玉觿,应为组玉佩中的饰件。佩觿代表一个人具有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,有治烦决乱的寓意。因此,帝王贵族们多爱佩戴玉觿,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治世之能。

  鸡血红缠丝玛瑙

  长6.1厘米,宽4.6厘米,厚1.1厘米 

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 

  玛瑙经过精心琢磨,光滑平整,鸡血红花纹跃然其上,色彩鲜艳夺目。纹理丰富,白色、红色、褐色丝带交织缠绕,或宽如带,或细如丝,自然天成,美轮美奂,尽显高贵典雅之韵。玛瑙坚硬的质地与绚丽的色彩交相辉映,深受西汉贵族阶层的喜爱与追捧。

  彩绘云气纹陶壶

  口径21厘米,腹径37.2厘米,底径21厘米,通高63.5厘米 

  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汉墓出土 

  泥质灰陶。侈口,平折沿,长束颈,溜肩,圆鼓腹,折曲状高圈足,腹部两侧对称贴塑铺首衔环。陶壶颈部环饰三角纹带,一部分三角空间内勾勒云气纹,流云舒卷间似有仙气氤氲;另一部分三角空间勾勒神兽面庞,神兽圆目阔鼻,形成震慑之力。上腹部贴塑的兽面铺首衔环,更强化了威严之感。肩、腹部各饰宽带纹一周,将纹饰空间巧妙分割。宽带纹之间满布菱格纹,其间以圆环纹、弧线纹错落填充,形成几何韵律之美。下腹至圈足处未绘制纹饰。

  六博棋子

  长3~3.1厘米,宽1.6~1.7厘米,厚1.3厘米 

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 

  象牙材质。六面长方体,棋子边缘阴刻直线为框,框内阴刻龙虎图案。共出土八枚,其中四枚棋子的六面框内阴刻飞龙,另外四枚阴刻奔虎,雕工精巧,形象生动。六博因其行棋用六箸,故称六博。广阳王陵出土的六博棋子大小基本相同,以龙虎图案区分对博双方。六博在汉代是风靡全国的一种娱乐游戏,是一种文化象征和传统习俗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
  星云纹铜镜

  直径15.5厘米,厚0.6厘米 

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 

  铜质。圆形,镜背正中置连峰纽。圆形纽座,纽座上环绕四个乳钉和弧形草叶纹,围以十六个内向连弧纹。镜缘由内向的十六个连弧纹构成。主题纹饰为星云纹,采用四分法布局,以一枚乳钉及八片草叶划分为四区。区间内由卷曲的云纹和凸起的星纹构成,云纹变化多端,云纹之间连接有七颗星纹,似云中星斗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
移动版

    

主办: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
承办: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

网站标识码:1101060001

京ICP备20013709号-1

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

运行管理: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
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要闻
   第03版:综合
   第04版:综合
   第05版:文旅
   第06版:关注
   第08版:城治
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
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首展启幕
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
跨越千年的西汉美学邀约
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10件重点文物
丰台报关注06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10件重点文物 2025-05-21 2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