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村街道银地社区与新发地中央批发市场毗邻,小区有23栋板楼,7栋高楼,管辖3600户,1万余人,社区党委下设五个直属党支部,共有党员221人。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多,老年人多,居民诉求多样化的特点,社区党委整合社区资源,协调各方力量,制定细致工作方案,从整治群租房、美化社区环境、快速处理投诉件、转变工作方式四个方面着手,解决社区居民的烦心事、揪心事和操心事,多做让居民舒心的事,全面提升居民安全感满意度工作。
民需即动办烦心事,“第一时间”解难分忧
接诉即办,民有所呼,社区必有所应。民有所需,我有所为;民有所诉,我有所应,坚持为民服务的初心,银地社区全心全意为居民办实事,让居民不烦心,安心在小区生活。社区对12345投诉件基本上做到接诉即办、想方设法办、竭尽全力办,让老百姓都能满意地生活在银地社区。居民的诉求得到满足,社区工作得到居民的高度认可,居民满意度随之上升。
未诉先办,台账管理,社区闻风而动。社区党委建立来电登记管理机制,有专人接听并记录居民来电,能够当场回答的就立即给予明确的答复。对于不能当时解答的问题,就登记在账,及时向党委书记汇报居民所需。党委书记知晓后的第一时间,安排干部入户深入了解情况,限期解决居民问题,回应居民呼声。银地社区通过对近3年来居民反映问题台账,区分月份、地域、楼宇、人员和问题种类,进行综合汇总梳理归纳,形成了未诉先办台账,掌握了提升安全感的主动权,提高了入户宣传工作的针对性,有效降低了12345投诉件数量,形成了群众有问题、有困难、有意见、有建议找社区的民风民俗。
抓面查点办揪心事,让群租房无藏身之地
抓面——全方位宣传,全民齐监督。社区广泛宣传整治群租房工作,一方面抓有声宣传,召开党员会、居民会议等各类会议及宣传活动20余次,向党员、志愿者、居民骨干普及整治群租房知识,让居民人人都懂得整治群租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;另一方面抓无声宣传,在小区157个单元门张贴群租房宣传资料、举报电话,设置举报箱,普及群租房危害等相关知识,发动居民密切关注,发现有群租、合租迹象,及时快捷报告,营造人人监督群租房的氛围。针对中央批发市场流动人员的特点,社区还充分发挥流管站作用,与社区民警携手对流动人口加强宣传与管理,办理居住卡5892人次,有效治理了社区内的群租房现象。
查点——查特殊点位,从源头杜绝。社区认真分析所举报的群租房信息,发现房屋中介公司是源头。银地社区登记在案的房屋中介有六家,包括我爱我家、金言基业、链家等。社区坚持“以房管人”原则,对这六家中介公司进行重点排查、日常巡查;对租房台账进行细查,及时掌握人与房对应情况;对租户上门走访,随时抽查了解租房新动态。在有声宣传工作中,特别邀请这六家中介负责人到场,明确出租房的要求:不群租、不改结构。“以房管人”措施从源头遏制了群租房。
主题活动办操心事,让社区环境整洁优美
“争做家园主人 做文明北京人”——制作“美化图”。通过调查了解,在安全感调查中,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的意见反映比较集中。社区党委认真梳理居民的意见,制作“美化图”,确定先美化小家,再清洁大“家”的工作思路,举行了“争做家园主人 做文明北京人”的主题活动。“美化图”由美化居民小家逐步扩大到社区大“家”,包括五个系列活动:开展“旧物换绿植 扮靓阳台”活动,让每户居民家的阳台都漂亮起来;开展“废旧单车换提纸”活动,让每户居民门前的楼道都通畅起来;给养犬住户发放清洁袋,开展“文明养犬 带走便便”活动,让小区道路干净起来;给底商宣讲政策,开展“美化家园 从门前三包做起”活动,让小区商业文明起来;给老人安置路椅、拆除路障,开展“除草打药 栽花种草”活动,让小区大环境舒适起来……一次次小活动,提高了居民参与治理环境的主动性,增强了居民的自我认同感,激发了居民爱生活、爱社区之情,做家园的主人,做文明北京人的意识日渐提高,居民安全感随之提升。
“在职党员服务社区乐奉献”——做“任务书”。社区于2018年5月12日启动“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工作仪式”后,帮助在职党员做了亲力亲为、能力所及的“任务书”,包括三个一:为建设社区提一个妙招、为社区解决一个难题、为邻居办一件实事。社区充分发挥组织、协调作用,积极为在职党员完成“任务书”创造条件:
举办党建沙龙,征集社区居民建设小妙招。本年度,社区举办了两次党建沙龙,在职党员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,主动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,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20余条,极大促进了社区更好发展。如居民张振海提议建立“文明养犬”公约;居民崔捷华建议引进“北京轨道交通宣传——绿色出行,畅通北京”的宣讲团。
固定在职党员活动时间。社区安排干部值班,固定每周六组织在职党员开展“身体力行树标杆,服务社区做主人”活动。切实给居民提供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,让居民感受到被服务的幸福,温暖了居民的心,众多居民树立起主人翁精神,自动成为美化家园环境的维护者。而在职党员也在完成“任务书”的过程中,增强了为社区做贡献的自豪感。
牢记使命办舒心事,工作方式保安居乐业
民情图——让入户登记变为拉家常式征集建议。社区工作人员建立了“银地社区民情图”,定期对居民进行专项走访。对已经知情的居民困难,社区居委会按照困难类型,第一时间解决,定期回访,不走过场,保证居民不顺心的事有人可诉说,及时能排解。对未知情的困难,社区工作人员在登记信息时,摒弃漫不经心式的询问,变为坐下来耐心地倾听居民的心声;通过拉家常询问家庭情况,了解烦心事,真诚地关心居民的生活。
社区主动上门征求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,并一一记录,做到“入一户记一户了解一户”,不断更新“民情图”。社区干部按网格包楼包片,与楼管员的入户中,了解到五楼和六楼的两户居民因为空调安装位置发生矛盾互不相让。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进行多次调解,最终使两户居民和解,六楼新业主改变了空调安装位置。妥善处理空调位置事件后,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向新业主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,提供社区电话,提示他有事先打电话联系、少跑冤枉路。这让新业主感受到虽然没有入住,却有组织的关心、有来自社区的温暖,产生了归属感,消除了不满情绪。
“民情图”让居民知道事事有人管,“这个事找谁管”,居民遇事更舒心了;“民情图”也让社区工作人员转变了工作方式,实实在在地走进老百姓心里,自己心底更踏实了;“民情图”让社区和居民的心贴得更近,关系更和谐了。
标准仪——让居民的小事变为社区“大”事。居民的事无论多小都是大事,社区工作人员办事有个“标准仪”,即重视居民的小事都当成“大”事办,以居民满意为办事标准,快速、有效地解决问题。只要居民一个电话,社区工作人员总会第一时间到场,都会第一时间协调处理。“标准仪”明确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使命,树立了办事的标准,提高了社区工作的质量。社区党委和工作人员用“标准仪”严格要求自己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办好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”,使居民看到了老百姓的事有人管,感受到街道、社区对待百姓身边的每件小事的诚心。居民从抱怨转为理解,对社区的满意度达到了100%。(新村街道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