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3版:综合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25年09月1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陈竺:科技与营养的“双向奔赴”能否破解慢病防治困局?

  本报讯(通讯员 朱冠安)“慢性病防控已进入‘科技+营养’协同发力的新阶段,这场关乎全民健康的持久战,需要以创新打破瓶颈,用系统思维构建防控生态。”在2025数智美食生态大会上,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陈竺以“科技赋能营养健康和重大慢病防治”为主题,结合全球疾病负担数据与国内实践案例,系统阐述了数智时代慢性病防治的核心逻辑、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。陈竺表示,丰台区发展数智美食产业采取“科技+营养”双轮驱动,对打通慢性病防控“堵点”,构建“基础研究—临床转化—体系推广”的全链条攻坚体系是一次有益探索。

  慢性病成头号健康威胁

  居民健康行为呈“失衡图景”

  在陈竺看来,我国慢性病防控已进入“攻坚期”,数据背后的健康危机愈发严峻。全球疾病负担研究(GBD 2021)显示,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已从1990年的74.3%飙升至2021年的91%,疾病负担(DALY)占比同步攀升至86.7%;其中癌症、心脑血管病、慢性呼吸性疾病和代谢病(四大慢病)占总死亡率88%,30岁—70岁“过早死亡”现象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梗阻。 

  从危险因素来看,2013—2023年十年间,我国居民健康行为呈现“失衡图景”:18岁—69岁男性吸烟率仍高达47.2%,青海、吉林等6省份吸烟率逆势上升;18岁以上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率从17.2%升至24.2%,山西、湖南等省份年均增速超6%;肥胖率、高血压患病率、糖尿病患病率分别增至20.1%、35.6%、16.5%,且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,贵州、西藏等省份代谢疾病增速领跑全国。 

  更隐蔽的挑战在于膳食与环境风险。2018年,我国约154万人心脑血管死亡归因于不合理膳食,仅全谷物和水果摄入不足就导致超60万人死亡;卒中、冠心病归因于不良饮食的疾病负担(DALY)分别达1600万人、1390万人。“营养失衡不是‘小问题’,而是慢病防控的‘隐形推手’。”陈竺强调,与此同时,虽然我国重点城市PM2.5浓度已从2013年的89.5微克/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30微克/立方米,但空气污染、水安全等环境问题仍与慢性病发生密切相关,防控需兼顾“人的行为”与“生存环境”。

  国际框架引路

  国内实践筑牢防控根基

  面对复杂挑战,陈竺提出“全球经验本土化、本土实践系统化”的破局思路,既要吸收国际共识,更要立足中国国情构建防控体系。 

  “为了有效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,国际伙伴组织和WHO制定了《全球慢性病防控综合监测框架(含指标)和一套自愿性全球目标(2013—2025)》。”陈竺介绍,从国际来看,慢性病防控已形成成熟框架。我国在国际框架下,搭建了“监测—示范—服务—环保”四位一体的实践基础。在监测层面,我国已形成“全人群—全疾病—全因素”的数据网络;在示范层面,通过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”推行“三减三健”(减盐、减油、减糖,健康口腔、健康体重、健康骨骼),我国已形成可复制的地方经验。公共卫生服务的“兜底作用”同样显著。目前,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高血压、糖尿病管理纳入核心内容,两癌筛查、心血管高危人群早筛等重大项目,也实现了“早防早诊早治”的关口前移。

  “营养+科技”双轮驱动

  描绘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

  “科技+营养”怎样在慢病防控上发力?作为长期关注营养健康的专家,陈竺特别强调了营养在慢病防控中的核心作用。“科学的膳食模式对慢性病预防具有明确效果,营养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基石,也是最经济、最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。” 

  陈竺认为,未来的食品产业应该朝着“精准营养”的方向发展。“数智美食”不只是追求味蕾的享受,更应成为“精准营养”的载体,实现美味与健康兼得。 

  陈竺详细解读了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的总体布局,“其核心是围绕‘四个面向’(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经济主战场、国家重大需求、人民生命健康),以科技力量构建‘基础研究—临床转化—体系推广’的全链条攻坚体系。” 

  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领域,专项聚焦“破解发病机制、开发智能工具”。一方面,深挖遗传、环境、行为的互作机制,解析炎症、免疫、代谢、肠道菌群等在慢病发病中的作用,识别潜在治疗靶点;另一方面,研发高特异性的慢病监测、早筛技术,探索异种器官移植、“合成人基因组”等前沿方向,推动大数据、AI与医疗深度融合。创建多模态生成式AI(AGI)技术体系和“虚拟人体孪生”孵化器,实现“数字模拟—临床验证”的快速转化。 

  “慢病防控不是‘医疗单打独斗’,而是需要科技、营养、环境、政策的系统协同。”在分享结尾,陈竺勾勒出未来图景,AI工具普及到社区医院、健康膳食成为生活习惯、环境治理持续优化,慢性病的“高发态势”将逐步扭转。 

  最后,陈竺表示,未来要更加注重职业人群慢病防控,将精准医学的个性化“健康营养膳食”管理模式推广到单位、餐厅、家庭,夯实数据基础,建立考评制度,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获得感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
移动版

    

主办: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
承办: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

网站标识码:1101060001

京ICP备20013709号-1

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

运行管理: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
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要闻
   第03版:综合
   第04版:综合
   第05版:城治
   第06版:教育
   第07版:99全球链商节
   第08版:书香
技能大师“把脉”丰台企业 精准赋能技术创新
数智美食生态 专家谈
园博园永定塔点亮裸眼3D灯光秀
陈竺:科技与营养的“双向奔赴”能否破解慢病防治困局?
丰台报综合03陈竺:科技与营养的“双向奔赴”能否破解慢病防治困局? 2025-09-10 2 2025年09月10日 星期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