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以“守”立根、业以“进”拓局。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,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是核心要义,转变“城市发展理念、方式、动力、工作重心、工作方法”五大转变,共同指向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与高品质生活。“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”,城市发展需以“守”与“进”的实践,在营造环境中厚植民生温度,在塑强功能中提升发展能级,让城市建设既见历史文脉,更见民生底色。
“守”的内核,是在营造环境中守护人与自然、人与城市的情感根系。转理念,从“见物”到“见人”,本质是让环境改善直抵民心。草桥片区以“花乡文化”为魂打造花园城市示范区,红砖矮墙串联花卉记忆,既守住了800年花乡文脉,更让居民推窗见绿、出门遇花;南苑森林湿地公园通过生态修复,让野生鸟类从81种增至174种,野生植物种类从144种增至280种,让生态建设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。环境营造的深层逻辑,正是让居民在熟悉的生态与文化场景中,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。
“进”的方向,是在塑强功能中激活城市服务民生的内生动力。转方式,从“扩张”到“挖潜”,转动力,从“同质”到“特色”,关键是让功能升级精准对接需求。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让大红门从“服装批发城”变身“文化科技港”,400余家企业在此扎根;北京10号线“青创村”依托轨道枢纽优势,集聚青年创客与新兴业态,打造双创生态特色空间;丰台站超级TOD示范区建设以“站城融合”激活区域势能,北京西站疏堵增效织密交通网,这种对枢纽功能的深度挖掘,让“出行即生活”从愿景变为现实。功能塑强的价值,正在于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点,撬动就业、消费、服务的全链条升级,让发展成果看得见、摸得着。
“守”与“进”的融合,是环境与功能协同赋能民生的必然选择。转重心,从“重建设”到“重治理”,转方法,从“单一”到“统筹”,考验的是系统思维。长辛店老镇在文化保护中嵌入绿带建设,实现了历史肌理与现代功能的共生;“点靓凉水河”工程既保行洪安全,又建亲水步道,让生态屏障同时成为休闲乐园。这种融合,以治理精度打通“环境改善—功能提升—民生受益”的闭环,让每一项建设都成为民心工程。
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世而制。城市发展的“守”,是守住民生所系的根与魂;“进”,是进向民心所盼的新与优。未来,唯有持续以环境营造涵养民生温度,以功能塑强夯实发展根基,方能让现代化人民城市的蓝图,化作千家万户的幸福实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