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6版:城治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东高地街道
从“民生难点”到“幸福亮点”
  改造前

  改造后

  改造后

  本报讯(通讯员 马艺菡 靳忠骥)在东高地街道西洼地社区,16号楼曾经是居民的一块“心病”,楼后垃圾杂物堆积、楼内的下水管道经常堵塞……“现在你再看看我们16号楼可大变样啦!不仅干净整洁,有了休闲散步的地方,还新建了充电车棚,下水管道也换了新的,这改造真是改到我们心坎里了!”居民王大妈笑着说。

  16号楼的“逆袭”之路

  “我们楼后这块区域垃圾杂物到处都是,还有墙皮掉落,每次路过都得小心翼翼。”回忆起改造前的场景,16号楼居民李大爷连连摇头。由于下水管道严重老化,加之管径较小,堵塞问题频繁发生,“三天两头堵一次,尽管社区及物业多次对下水管道进行疏通,也只是暂时解决,问题一直没得到根治。”居民李女士无奈地说。

  面对困扰群众许久的民生难点问题,西洼地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将16号楼的改造列入重点民生项目,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,精准对接居民需求。针对下水管道堵塞问题,社区积极协调产权单位、物业公司,多次召开协调会议,共同商讨解决方案。在克服资金不足、施工空间狭窄、地下管线复杂等多重困难后,最终决定更换下水管道,并增设化粪池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  在经历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后,如今16号楼周边区域已焕然一新。垃圾杂物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又美观的水泥地面。老人在楼下晒太阳、唠家常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为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题,社区还新建了充电车棚,方便又安全。下水管道更换后,增设了化粪池,下水通畅,居民再也不用为堵塞问题发愁。

  “现在可好了,环境干净整洁,生活方便多了。每天下楼看到这些新变化,心情都格外舒畅。”居民王大妈笑着说。

  社区改造的“全域升级”

  “这几年社区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,修建了健身步道,路灯、楼道灯肉眼可见在变多,街道和社区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。”居民历数近年来社区的种种变化。西洼地社区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,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、公共区域闲置、休闲功能不足等多重挑战,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。街道和社区积极作为,将居民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整合各方资源,着力补齐社区建设“短板”,治理老旧小区“通病”,持续改善社区环境,提升居民生活品质。

  除了16号楼的改造,街道、社区还修建了一公里的环形健身步道。这条步道成为居民们健身锻炼的好去处,清晨和傍晚,总能看到居民们在这里跑步、散步。改造后的休闲文化小广场,不仅面积扩大了,还增添了各种健身器材和文化设施,成为居民们休闲娱乐、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。大门口、楼道、单元门前路灯的加装,照亮了居民夜间出行的道路……“如今的日子越过越舒心,在西洼地,看得见的整洁环境、摸得着的便利设施,处处都是幸福生活的缩影。”见证了社区种种变化的居民张阿姨感慨道。

  在改造过程中,社区注重联动辖区单位、物业公司、退休党员、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,成立“睦邻里”志愿服务队,参与到改造工程的监督、宣传等工作中,共同探索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路径。如今的西洼地社区,旧貌换新颜。环境美了,居民的心也暖了。社区的改造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,还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。“现在我们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,大家都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居民赵大姐说。

  “社区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,社区现有的改造成果得益于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所需所想,从‘小’处着手,从‘微’处落笔,统筹多方资源开展‘微更新’,也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发展治理中,共同建设和谐、宜居的美丽社区。”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
移动版

    

主办: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
承办: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

网站标识码:1101060001

京ICP备20013709号-1

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

运行管理: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
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要闻
   第03版:综合
   第04版:综合
   第05版:社会
   第06版:城治
   第07版:教育
   第08版:人物
从“民生难点”到“幸福亮点”
“救”在身边 爱满家园
关爱独居老人 共筑温情社区
闻“污”而动 社区速破居民堵心困境
社区“微改造” 解决“愁心事”
防火隔板上新 筑起安全铜墙铁壁
垃圾分类新课堂 绿色生活新时尚
丰台报城治06从“民生难点”到“幸福亮点” 2025-02-19 2 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